欢迎访问beat365官方网站网站!

淮阴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的意见

来源: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我院      时间:2012-11-25 11:17:45     阅读:     作者:我院编辑

淮 阴 师 范 学 院 文 件

 

淮师办〔2012〕109号

 

━━━━━━━━━━━━━━━━━━━

 

淮阴师范学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彰显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和江苏省有关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学科建设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精神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6号)等文件精神,按照我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学科建设工作的龙头地位,强化重点学科建设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重点学科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适应国家、地方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机制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学科结构优化、队伍建设、成果打造和创新平台建设等为重点,整合学科资源,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彰显学科特色优势,全面提升学科综合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面向需求,服务发展

重点学科设置必须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进步和学科发展趋势,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求,有利于适应国家和省有关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位授权工作要求,有利于我校尽快成为学术学位硕士授权单位和实现专业学位硕士点的突破。

2.分类建设,优化结构

按照优势学科培育点、一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三种类型,构建新一轮校级重点学科体系。建设“优势学科培育点”,旨在重点培育与地方战略产业、新兴产业、文化传承创新等密切相关以及可望在全省乃至全国抢占学科制高点的新兴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在继续巩固、拓展现有一级重点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着力彰显学科交叉优势和特色优势,为我校申报学术学位硕士授权单位培育申报学科,为立项建设省级优势学科培育点积累基础。建设“一级重点学科”,旨在巩固和拓展现有一级重点学科发展优势,为申报学术学位硕士授权单位培育申报学科和支撑学科,为立项建设省级重点学科创造条件。建设“特色学科”,旨在扶持具有良好学科积累、发展前景和显著特色的二级学科的同时,重点培育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兴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并为形成新的学科和专业增长点创造条件。

3.整合资源,彰显特色

在大力提升反映学科竞争力核心指标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意识和协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学科特色优势。全力支持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围绕特色方向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和浓郁合作氛围的重点学科再上新台阶;同时,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努力培育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形成显著特色优势的新兴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

4.扶优扶强,梯度支持

重点学科建设优先支持既有良好基础和特色优势、又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充分拉开档次,对不同类型重点学科给予不同力度的扶持。相同类型的重点学科,学校在给予经费资助时,视学科建设成效适当拉开差距。

三、目标任务

提升学科内涵建设水平,进一步打造学科特色优势和竞争实力,为我校实现“一个突破、两个转型、五个提高”奠定学科基础。进一步提升重点学科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推动跨学科资源整合,立项建设2-3个优势学科培育点,力争1-2个优势学科培育点入围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持续支持现有省级、校级一级重点建设学科的提升建设,力争新增2-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立项建设5-7个校级特色学科,努力以特色优势提升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竞争力。做好硕士学位授予权申报工作:确保2-3个一级学科达到学术学位硕士授权单位申报学科要求,3-4个一级学科达到申报支撑学科要求,为申报学术学位硕士授权单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教育硕士授权点为突破口,启动2-3个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努力以重点学科为平台,积聚创新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标志性成果,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重点学科在事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四、工作重点

1.优化学科结构。以重点学科方向凝练、重点学科体系革新为抓手,大力推进学科结构的优化调整,并把重点学科结构的优化调整与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级优势学科申报、优化我校学科与专业结构布局等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2.强化队伍建设。要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要求,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在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队伍的同时,大力提升学科团队协同创新意识和能力。

3.打造标志性成果。努力以学术精品打造学科发展显性标志,以学术精品在全省乃至全国相同相近学科占据一席之地。坚持“顶天立地”的创新导向:基础研究必须力求“顶天攀高”,克服重数量、轻质量倾向;应用研究要努力通过“立地服务”打造特色成果。

4.建设高水平平台。努力提升现有平台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打造数量更多、层次更高的科研平台(含社科基地)和服务平台。精心筹划,力争新增2-3个省级科研平台,并争取在省部研发平台共建方面实现新突破。积极引导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学校已有基础,汇聚社会多方资源,大力推进学校与兄弟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围绕区域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建立3-4个校级协同创新平台,并通过前期培育,建成1-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5.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带动专业建设水平和育人水平的提高,以卓越的人才培养工作成果彰显我校学科优势。在不断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机制和途径,不断积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经验。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

优化工作机制,加强学科建设组织管理。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落实学科建设工作的龙头地位。学科建设管理职能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要相互保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科建设与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校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和管理职能。妥善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既要充分保证行政权力有效发挥组织保障和管理服务作用,也要切实尊重、发挥学科团队的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二级学院学科建设工作委员会的指导职能。优势学科培育点要建立学术委员会制度,切实发挥学术委员会在研讨学科建设动态信息、优化建设方案、监督经费管理以及组织协调重大学术活动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创造性地推动、参与校内学科资源优化整合,积极支持打破学科壁垒,努力建立健全校内不同学院之间的学科建设协作机制。

优化考核机制,提高重点学科建设成效。学校对于重点学科建设实行全程监控、全程管理。重点学科遴选、考核,要切实体现重点学科建设基本原则。要按照核心指标定量评价和学科特色优势、协同创新能力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做好重点学科遴选和考核工作。学科建设考核应根据不同类型重点学科的不同定位,实行分类考核。进一步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考核权重,进一步完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遴选、考核和更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学科团队结构优化机制,确保重点学科始终成为兼具实力、活力的创新平台。

优化师资管理制度,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改进师资管理,按照不同岗位要求对教师进行分类设岗、分类考核、分类管理。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精心打造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学科骨干队伍,积极打造协同创新机制健全、氛围浓郁的学科团队。

优化科研评价机制,提升学科创新能力。以大力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为导向,推进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良性互动,强化学科建设对科研工作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反映个人或团队最高水平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评价机制。科研奖励与资助应重点支持围绕学科特色方向的研究工作,重点支持平台建设、项目研究等协作创新项目,重点支持服务社会活动和高端科研成果获奖。科研评价必须充分尊重科研工作内在规律,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互结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相互支撑,不同学科特性同时兼顾。

2.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学科发展条件

充分整合校内资源,确保把有限资源优先用于重点学科建设,用于学科建设的关键之处。校内人才引进、经费预算、岗位设置与考核、收入分配等,都要充分保证重点学科建设需要。妥善处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的关系,努力形成学科建设与其他各方面工作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

以校内资源的充分整合为基础,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等各级党政及其主管部门的支持,同时,积极推进与地方交流合作的制度建设,努力整合学科发展所需的地方资源。积极争取在服务发展中进一步赢得我校办学声誉,赢得地方政府、行业产业等各方面的支持。

积极争取兄弟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与合作,争取省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支持。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中进一步打造我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

3.营造优良环境,培育创新文化氛围

正确处理学科建设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在加强学科创新平台等硬件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尊重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人际关系和谐宽松的学科文化氛围。按照既有较高学术造诣、又有优良道德品质和协调能力的原则,做好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工作,使他们成为整合学科资源、团结调动一切力量的纽带。围绕学科结构和队伍结构优化,按照一切有利于学科提升的原则,既充分保护每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也要适时动态调整学科团队,积极营造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团队氛围。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学科建设  意见

                                                                                      

抄  送:校内发送

                                                                                      

淮阴师范学院校长办公室                       2012年11月23日印发

                                                                                      

 (共印30份)